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南堂五首·其四

苏轼 苏轼〔宋代〕

山家为割千房蜜,稚子新畦五亩蔬。
更有南堂堪著客,不忧门外故人车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山我割取了许多蜂房的原蜜,幼子最近刚分畦种植了几亩蔬菜。
还有建好的南堂足可以待客,不愁友人的车马停满门外。

注释
山家:山居的人家,此诗人自指。房:指蜂房。
畦(qí):原指田畦,田垅,此处用为动词,指分畦种植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畦留夷与揭车兮,杂杜蘅与芳芷。”五亩蔬:孟郊《立德新居》诗:“独治五亩蔬。”苏轼《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》诗有云:“嗟我五亩园,桑麦苦蒙翳。不令寸地闲,更乞茶子艺。饥寒未知免,已作太饱计。”
五亩:非实指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这组诗作于元丰六年(1083年)南堂新葺之时。元丰三年(公元1080年)二月,苏轼到达黄州贬所,先寓居定惠院,后迁居距离大江八十步的临皋亭(驿)。元丰六年五月,在友人的大力支持下,在临皋亭的南畔筑三间屋,苏轼名之曰南堂,完成后即景抒怀,作此组诗。本首诗就是组诗中的第四首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曹济平 等.宋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413-415
2、 陈迩冬.苏轼诗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57:192

简析

  《南堂五首·其四》是一首七言绝句,抒写诗人的清贫生活。前两句艺术性地概括了诗人垦殖以自给的艰苦情景;后两句则从躬耕自给写到新葺南堂,透露出困厄的家境稍稍有了点变化。结局化用了陈平的故事,显示出诗人由南堂可以待客,不必为故人频来而担忧了。全诗展现出清静而壮美的自然环境,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感情。

苏轼

苏轼

苏轼,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三人并称“三苏”。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。文纵横恣肆;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善书,“宋四家”之一;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与韩愈、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《潇湘竹石图卷》《古木怪石图卷》等。 3785篇诗文  4818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鸣

岳飞 岳飞〔宋代〕

昨夜寒蛩不住鸣。惊回千里梦,已三更。起来独自绕阶行。人悄悄,帘外月胧明。
白首为功名。旧山松竹老,阻归程。欲将心事付瑶琴。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?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桂枝香·金陵怀古

王安石 王安石〔宋代〕

登临送目,正故国晚秋,天气初肃。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。归帆去棹残阳里,背西风,酒旗斜矗。彩舟云淡,星河鹭起,画图难足。(归帆 一作:征帆)
念往昔,繁华竞逐。叹门外楼头,悲恨相续。千古凭高对此,谩嗟荣辱。六朝旧事随流水,但寒烟衰草凝绿。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后庭遗曲。(衰草 一作:芳草)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声声慢·秋声

蒋捷 蒋捷〔宋代〕

黄花深巷,红叶低窗,凄凉一片秋声。豆雨声来,中间夹带风声。疏疏二十五点,丽谯门、不锁更声。故人远,问谁摇玉佩,檐底铃声?
彩角声吹月堕,渐连营马动,四起笳声。闪烁邻灯,灯前尚有砧声。知他诉愁到晓,碎哝哝、多少蛩声!诉未了,把一半、分与雁声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