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何草不黄

诗经·小雅·鱼藻之什〔先秦〕

何草不黄?何日不行?何人不将?经营四方。
何草不玄?何人不矜?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
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。哀我征夫,朝夕不暇。
有芃者狐,率彼幽草。有栈之车,行彼周道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什么草不枯黄,什么日子不奔忙。什么人不出征,往来经营走四方。
什么草不发黑腐烂,什么人好似鳏夫。可悲我等出征的人啊,独受这种非人的待遇。
不是野牛又不是虎,穿行旷野不停步。可悲我等出征的人啊,白天黑夜都在忙碌。
野地兽毛蓬松,在深草丛中往来出没。高高的役车载着征人,驰行在那大道中。

注释
行:出行。此指行军,出征。
将:出征。
玄:发黑腐烂。
矜(guān):通“鳏”,无妻者。征夫离家,等于无妻。一说可怜。
兕(sì):野牛。
率:沿着。
芃(péng):兽毛蓬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全诗以一征人口吻凄凄惨惨道来,别有一份无奈中的苦楚。一、二两章以“何草不黄”、“何草不玄”比兴征人无日不在行役之中,似乎“经营四方”已是征夫的宿定命运。既然草木注定要黄、要玄,那么征人也就注定要走下去。统帅者丝毫没有想到:草黄草玄乃物之必然本性,而人却不是为行役而生于世,人非草木,当不能以草木视之。而一句“何人不将”,又把这一人为的宿命扩展到整个社会。可见,此诗所写绝不是“念吾一身,飘然旷野”的个人悲剧,而是“碛里征人三十万”(唐李益《从军北征》)的社会悲剧。这是一轮旷日持久而又殃及全民的大兵役,家与国在征人眼里只是连天的衰草与无息的奔波。

  三、四两章作者发出了久压心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当作于西周末年、东周初年。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何草不黄》,下国刺幽王也。四夷交侵,中国背叛,用兵不息,视民如禽兽。君子忧之,故作是诗也。”这里把诗的历史背景指为周幽王时代。宋代朱熹《诗集传》说:“周室将亡,征役不息,行者苦之,故作此诗。”征夫们常年在外奔波,不能与家人团聚,被统治者视为草芥,视为禽兽,这样的痛苦难以抑制,于是歌唱出来以宣泄愤懑之情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周振甫·诗经译注·北京:中华书局,2013
2、 周振甫·诗经译注·北京:中华书局,2013
3、 李山 解读·诗经(节选)·北京:国家图书馆出版社,2017
4、 姜亮夫 等·先秦诗鉴赏辞典·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
5、 黄岳洲·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(上卷)·北京:华语教学出版社,2013

简析

  《何草不黄》是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,为《小雅》的最后一篇。此诗共四章,每章四句,描写行役在外的征夫生活艰险辛劳,表达了对遭受非人待遇的抗议。全诗多用反问句式,诉说了征夫所过的非人生活,感情强烈,接连五个“何”字句的责问喷发而出,既是一种强烈的抗议,又是一种愤怒的揭露,把周朝统治阶级视民如草芥如禽兽的恶政暴露无遗,使诗篇形象鲜明、生动感人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谷风

诗经·小雅·谷风之什〔先秦〕

习习谷风,维风及雨。将恐将惧,维予与女。将安将乐,女转弃予。
习习谷风,维风及颓。将恐将惧,置予于怀。将安将乐,弃予如遗。
习习谷风,维山崔嵬。无草不死,无木不萎。忘我大德,思我小怨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芣苢

诗经·国风·周南〔先秦〕

采采芣苢,薄言采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有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掇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捋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袺之。采采芣苢,薄言襭之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乌鸦喜谀

佚名 佚名〔先秦〕

  粤西桂林,近有荒村,多树木,上多栖乌鸦。一犬翘首枝头,乌鸦食其上。犬欲缘木上之,恨无何,伏地喃喃,仰视注目以待,颂曰:“乌兄,久慕高风,未亲雅教,素仰雅曲,如赐一曲,尤慰平生,心亦足矣。”鸦听之,喜不自胜,伸腰展翅,数声,食尽堕犬口中。犬曰:“雅曲已聆,心愿已足,蒙赐佳味,终身铭德。”鸦讶曰:“非闻曲之为,乃欲吾口中食耶!”悔之莫及!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